- · 《青少年犯罪问题》投稿[06/01]
- · 《青少年犯罪问题》期刊[06/01]
- · 青少年犯罪问题版面费是[06/01]
不良家庭容易出现问题孩子,不仅是父母的悲哀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那些在家暴之下恐惧无助的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,当他的身高和力量足够反击的时候,就是父母的悲哀,当他们因为性格缺陷不能拥有好的前途和幸福人生
那些在家暴之下恐惧无助的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,当他的身高和力量足够反击的时候,就是父母的悲哀,当他们因为性格缺陷不能拥有好的前途和幸福人生的时候,又何止是父母的悲哀。

冷漠种下的是残忍的种子
28岁的小建已经杳无音讯三年了。
小建的异常在高中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,总是告诉哥哥“有人想害咱大伯,有人想抓他”。他们的大伯伯是当时那所高中的老师。
只比小建大一岁的哥哥把情况反馈给父亲和大伯,没有得到任何反应。
小建的哥哥在暑假时一边打工一边把小建接到身边,同时又借了钱去医院精神科做了鉴定,拿了药,但是小建不吃,住了一段就走了。
哥哥再次反馈给父亲,父亲和大伯们商量之后结论是,大儿子想骗他们钱。
小建大三的时候,学校打来电话,小建在学校总是砸老师们的车玻璃,最终被监控拍到,小建被拘留了。

那时候我才知道小建一个月的生活费带路费是500块钱。再后来就是父亲接到网贷的电话。
得出的结论还是一个,养这么大的儿子没出息。
小建沉默寡言,对母亲也会恶语相向,对同学一言不合就起很大的冲突,所以大学时候宿舍的人全部搬走,他一直自己住,没有人敢接近他。
可是明明他原来有的时候做菜会照顾别人的口味,会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耍。
到底还有多少父母,是把金钱看得比孩子还重要?从小到大除了让孩子裹腹、遮体之外,就只等着养儿防老。
李玫瑾教授: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。
李玫瑾教授一直致力于呼吁人们重视家庭教育,重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。

站在她的职位上,她看了太多案例,那么多问题孩子,追根溯源都是在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。
有一位父亲,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,准备不远千里带着孩子一起去拜访李玫瑾教授。
李教授告诉他:“你自己来就可以了,孩子不用来,你的问题解决了,孩子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”。
育人先育己。无论是身边的朋友还是远方的案例,无一不在警醒我,要自我成长,不断地完善自我,做一个心智成熟,情绪稳定的人,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。
图片来源网络,只供想象,图文无关,侵删。
文章来源:《青少年犯罪问题》 网址: http://www.qsnfzwt.cn/zonghexinwen/2022/0311/569.html